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基层党建> 党建综合
铜陵市郊区:打造“礼法和悦”治理品牌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
发布时间:2025-08-19 被阅览数: 次 来源:安徽先锋网

    近年来,铜陵市郊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,深化运用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“六尺巷工作法”,强化党建引领创新打造“礼法和悦”治理品牌,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,通过融合传统礼法文化与现代治理理念,构建起“怒气不积累、纠纷不过夜、隐患不遗留、矛盾不出村”的和谐治理格局。

  

  植根文化沃土,构建“礼法和悦”治理体系。郊区立足“和悦”文化沃土,将“礼、法、和、悦”四要素融入基层治理全流程。以礼为基。汲取传统文化精髓,将清代彭玉麟倡导的“和颜悦色” 相处之道与现代文化相融合,从历史积淀中提炼 “待人以礼、处事以和”的行为准则。以法为纲。坚守法治底线,将法律法规贯穿纠纷调解全过程,通过“三公开”机制(公开调查事实、公开法律依据、公开调解方案)确保公平公正,让群众在明法知理中化解矛盾。以和为贵。借鉴“六尺巷”谦让包容精神,延续“和悦洲”的历史文脉,组建由乡贤、“五老人员”等社会力量构成的“和悦调解员”队伍,用乡音解乡忧,以乡情促和解。以悦为旨。通过回访帮扶巩固治理成效,建立“三必访三必问”机制,实现从“案结事了”到“事心双解”的转变,让“和悦”精神在新时代基层治理中焕发新的生机。

  

  聚焦关键环节,打造“四维联动”实施路径。建强阵地,让治理有“温度”。坚持“不挂门牌重实效”原则,整合党群服务中心、矛盾纠纷调解室等现有场地,注入文化元素打造“无形阵地”,让群众愿意来、坐得住、谈得拢,从物理空间上降低沟通心理门槛。聚智赋能,让队伍有“活力”。突出本土化、专业化导向,建立“理论+实践”交流模式,邀请法律专家、大通和悦文化学者授课,通过模拟调解、案例研讨提升实战能力,打造一支“懂法律、通人情、接地气”的调解铁军。浸润引领,让氛围有“厚度”。构建“个人-家庭-村社”三级宣传矩阵,全方位培育崇礼尚法新风尚。个人层面开展“五进”宣传和“一老一小”文明素养提升行动,树牢文明理念;家庭层面选树“最美庭院”等典型,以家风带民风;村社层面打造“线上+线下”平台,依托“美丽郊区”专栏推送案例知识,结合“和悦邻里达人节”“普法日”等活动增强参与感,形成全民共建共治氛围。规范流程,让调解有“精度”。创新“八心”调解工作法,形成闭环治理链条。以“热心接访、耐心倾听”开启沟通,用礼仪拉近距离;以“细心查证、公心评理”查清事实,凭公正赢得信任;以“同心调解、诚心协商”促成共识,靠智慧化解分歧;以“贴心回访、暖心帮扶”巩固成效,用长效防止反复。

  

  强化保障机制,确保“常态长效”落地生根。健全协同推进机制。按照书记领办项目要求,建立区、乡、村三级联动推进体系,打造统筹协调、分工清晰、协同配合的责任链条,形成“党委领导、政府负责、社会协同、公众参与”的工作格局。完善示范引领机制。深入挖掘“和悦茶室”“无讼村(社区)”等典型案例,通过现场观摩会、经验分享会等形式推广,以点带面提升整体效能。开展“和悦精神五进”活动(进农村、进社区、进家庭、进商户、进企业),让“崇礼尚法、和谐友爱”理念深入人心。优化资源保障机制。加大对“礼法和悦”项目样板打造投入,整合党群服务、综治、司法等部门资源,建立资源共享清单,实现场地、人员、物资等要素高效调配。同时,鼓励社会力量参与,引导企业、社会组织等通过志愿服务等方式助力项目推进,为“礼法和悦”的长效运行提供坚实的资源支撑。(刘美瑶)